新学期开学在即,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组织党员教师,与陈景润科学基金会党支部携手,共同回溯陈景润先生从厦大求学到科研报国的人生轨迹,深切感悟他心系祖国、严谨治学、潜心钻研、勇攀科学高峰的崇高精神,为新学期科教事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。
“父亲出生于1933年,旧社会的苦难与战争的残酷,在他年少时留下深刻印记。但他始终坚信,读书能救国,科学知识是报效祖国的最强力量。”活动现场,陈景润科学基金会理事长、陈景润之子陈由伟,结合基地展厅的珍贵史料,向在场党员深情讲述父亲的生平故事。
即便数次面临失学困境,陈景润对学习的执着从未动摇,尤其对数学倾注了全部热情。这份坚持,让他在1950年成功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,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。“没有共产党,没有毛主席,我就上不了大学,也不会有幸福的今天。”陈由伟重温了父亲1977年接受《光明日报》采访时的肺腑之言,这句话不仅是陈景润对新中国的感恩,更道尽了他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赤子情怀。

厦门大学是陈景润数学梦想的启航地。在这里,他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,养成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。展厅内,一份1956年厦门大学科学研究题目表格外醒目,上面清晰记录着陈景润当时已开始研究《他利问题》——这不仅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见证,更承载着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报国的初心与逐梦数学的赤诚。

基金会党支部精心策划的史料展陈,串联起陈景润从少年苦读到厦大积淀、再到勇攀数学高峰的人生历程,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科学家精神的真谛。在复原的陈景润曾居住的六平方米房间前,陈由伟分享的细节让在场党员深受触动:“当年父亲的床,掀开被褥就是书桌;一把小板凳、一盏煤油灯、几麻袋演算纸,陪伴他无数个向着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击的日夜。”

房间墙上,“攀登科学高峰,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,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”这句话,是陈景润生前常说的话,如今依旧震撼人心。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,不善言辞的他许下承诺:“我决心献身于数学研究,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,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”此后半生,他始终以行动践行这份誓言。活动中,党员们在陈景润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前驻足良久,静静感悟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。
此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,既是一次生动的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,更是一场深刻的科教兴国行动动员。陈景润科学基金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“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、促进和谐”的战斗堡垒作用,从挖掘史料、邀请家属分享,到传承科学家精神、支持青年科研工作,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,让景润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,推动“以科学家精神助力科技强国建设”的理念转化为党员的行动自觉。
“要把传承科学家精神与履行党员职责紧密结合,为数学学科发展、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!”活动尾声,双方党员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拉近党建与科研领域的合作距离,凝聚起薪火相传的精神合力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陈景润先生的科学精神将继续照亮科研工作者前行的道路,共同开启科技报国、勇担使命的新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