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月 24 日,陈景润科学基金会 5 月开放日活动在白城书院圆满结束!这场以 “数字密码勾勒成童话剧场” 为主题的数学童话之旅,在 “数学童话大师” 卢声怡老师的带领下,为一至九年级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趣味数学的大门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充满欢笑与思考的精彩瞬间吧!
活动开场,卢声怡老师以一场别开生面的 “数学题 VS 童话故事” 趣味投票互动点燃全场。当枯燥的数学符号化身为会说话的动物、会变魔法的精灵,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在角色扮演的野餐情景中,“冲冲鼠借罐子” 的故事拉开了 “可乐罐的数学冒险” 序幕。

(一)初始问题探索:角色扮演中的数学启蒙
孩子们自行模拟野餐场景,围绕 “如何公平分配 6 罐可乐” 展开讨论。卢老师通过道具演示和情景引导,让孩子们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知 “平均分” 的概念,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。
(二)思维突破:等量代换实验的魔力
卢老师展开《一家五口的可乐难题》漫画,“6 瓶可乐分 5 人,喝完 6 个空瓶能换几瓶?” 问题刚落,孩子们眼睛亮起来,小手刷地举高。“借老板 1 个空瓶!”“先买 1 瓶凑数!” 七嘴八舌中,卢老师笑着竖起大拇指:“借瓶要还,就像借东西要诚信呀!”
随着规则升级为 “3 空瓶 = 1 空瓶 + 1 汽水”,现场的氛围更加热烈,孩子们的想法层出不穷。当大家开始尝试着用不同方法去计算时,卢老师笑着告诉大家:“从漫画到代数,数学就像魔法,永远有新惊喜等你们拆招!”

(三)终极挑战:从 6 罐到 18 罐的推理升级
难度升级的 “18 罐可乐分配” 任务中,孩子们不仅要运用乘除法计算,还要考虑 “借还空罐” 的诚信规则。卢老师巧妙融入 “谦让分享” 的品德教育,让孩子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,学会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。最终,大家通过绘制漫画分格图展示推理过程,数学思维与创造力碰撞出耀眼的火花。

活动中,卢老师特别解读了数学连环画与课标的链接。他指出,通过漫画故事渗透数学思维,不仅符合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》中 “情境化学习” 的要求,更能培养孩子的抽象概括、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。现场还推荐了《我们班的数学日记》等原创数学故事书,鼓励孩子们通过阅读延续数学探索的热情。

活动结束后,许多家长分享了孩子的变化:“回家路上一直念叨‘空罐换可乐’的游戏,主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”“原来数学可以这么有趣,孩子说想当数学童话小作家”。一位九年级学生家长感慨:“原以为这种活动更适合小学生,没想到初中生也能在逻辑推理中找到乐趣,甚至用代数思维优化了低年级同学的解题方法,这就是数学思维的跨龄魅力吧!”

陈景润科学基金会始终致力于以创新形式传播科学精神。本次开放日活动通过 “童话 + 数学” 的跨界融合,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感受数学的温度,在冒险中培养思维的深度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活动,期待与更多孩子一起探索科学与数学的奇妙世界!